赵力:家族财富管理中的艺术传承

本文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信信托“全球家族财富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力在建信《2019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暨论坛(2019年6月27日)上的发言,从现状和历史两个维度出发,分享家族财富管理中的艺术传承。

近50年来全球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一方面基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因此艺术品交易打破了时空性的限制,而全球新财富也推动了新兴市场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新格局、新面貌。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断创出的高价,目前全球最贵的单价作品已经超过5亿美元,中国最贵的书画作品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原函精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篇、三编》二十册全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1969年~1971年初版影印版

艺术品市场的活跃的确反映为交易价格和换手率的高低,但事实上活跃的市场加速的还有艺术品资产化的水平,也就是说当市场出现了核心交易名单,甚至从“名家行情”走向“名作行情”的当下,“名作”已经成为市场流通性好和回报率高的保证,而过往的文献著录和交易记录成为了“名作”的背书,旺盛的市场需求更让“名作”变得如此稀缺。

当“艺术品成为资产”成为共识之后,金融行业的参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除了形形色色的艺术投资基金、质押融资型的金融产品等实践之外,另类投资项下的艺术资产配置也日益活跃。这方面的进展,一者是金融行业的积极尝试,但更主要的是金融机构客户的“倒逼”,高净值或者超高净值人群已经不满足过去固有的产品化服务逻辑,在资产安全意识的催动下,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显然是他们更自主的愿望。所以,无论是全球财富报告还是国内胡润财富榜,作为与股票、房地产、黄金甚至是红酒、奢侈品市场关联程度较低的艺术品,成为财富人群“资产配置意愿”越来越靠前的资产类型。

也正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介入艺术的力度日益加强。ARTBANK或者ARTBANKING,就是之前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但由于艺术金融的专业化、定制化,它的更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家族财富管理领域。随着FO(家族办公室)的方兴未艾,艺术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成功案例无疑将推动艺术金融走向更广阔的“蓝海”。

如果从家族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认识艺术品在其中的意义,这显然不是一个所谓的新命题。事实上,艺术品作为家族资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传统。在欧洲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而在中国只是在“文革动乱时期”才短暂地被割断过。全球财富报告曾经指出,欧洲财富家族视艺术品为可传承的家族财富,很早就将其列入财富管理的内容,而亚洲地区的财富家庭是目前全球对艺术品购买兴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这当然和以中国大陆为核心悠久的艺术收藏传统密不可分。

而从家族传承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传承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传承,同时更是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在西方我们可以看到像法国皇室、英国皇室是如何看待艺术品传承的,近代以来像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都可以作为重要案例。罗斯柴尔德家族将金融、红酒、艺术作为家族成员的从业方向,而从小约翰·洛克菲勒开始,家族对于艺术及其艺术赞助早已成为了脱离开具体的物质层面,逐渐上升到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以及社会影响力。

中国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中国帝王大多将艺术品承继视为文化权力承继的象征,此外还出现了像宋徽宗、金章宗、清乾隆这样的帝王收藏家。其中乾隆皇帝不仅遍征天下名迹藏于宫廷,而且还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鸿篇巨制来记录这些藏品。乾隆皇帝也像历朝帝王那样希望自己的藏品“子子孙孙永保之”,其潜台词就是希望朝代永祚就像这些文化权力象征物那样传承有序。诸如明清两代,无论是江南文化中心的苏州,还是相继因商业而崛起的徽州、扬州,有以“有无倪瓒作品定雅俗”“有无渐江作品定雅俗”,可见一方面是将艺术传承视为财富传承之理念,一方面更强调艺术是家族文化的表征,也是家风、门风的高下之别。

所以,艺术品在家族财富管理中的意义,既要重视其物质性、资产性的特质,提升其在家族财富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要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深刻认识到艺术品的文化属性,去加强对它的精神性的挖掘与倡扬。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