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槌起槌落见证艺拍30年

王刚主持香港苏富比拍卖

拍卖师群体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于我个人而言,可以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的见证人,它从小到大,从起伏到辉煌,再到现在的整合调整,我目睹了整个过程。不夸张地说,我应该是目前国内从业时间最久的拍卖师了,当然,我也只是比别人多干了几年,至于评价好坏,还是留给他人评述。

现在很少有人对国内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当时国内相应的政策环境并未完全放开,不太鼓励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喜欢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群体主要到国有的文物商店购买,所以,当时拍卖业的发展也是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伴随着2000年后中国经济的腾飞,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不少“有闲、有钱”的群体开始注重精神文化层次的消费,从而推动了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快速崛起。近些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尽管很多人用“严冬”来形容它,但在我看来这是正常的行情变化,经济不可能一直处于直线向上的发展,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的发展,有波峰就有波谷,任何行业的发展也都是这样的内在规律。因此,大家没必要太悲观,现在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整体发展形势不如前些年乐观,只不过是阶段性的,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为它“呐喊”,多做些工作。

回到拍卖师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有了资产类的拍卖活动,但当时对拍卖师身份没做特殊要求,到了1997年,《拍卖法》的通过实施,要求拍卖公司需具备经过法定培训的拍卖师。最初国内拍卖师的培训考试是一年两次,后来随着拍卖公司与拍卖师的数量逐渐形成一个合理比例,而后就改成了每年一次,而且通过率也在逐年下降——这是一个从解决拍卖师缺乏到素质提高的思路。

事实上,我们国内的拍卖师整体素质是有所欠缺的,特别是对于后期的培训和培养工作跟不上。目前,国内文物艺术品方向的拍卖师大概分为“野生”和“圈养”两种状态。“圈养”指的是拍卖师固定为一家拍卖公司服务,此类一般有固定工资收入;“野生”类的拍卖师名义上挂靠在一家拍卖行,但其可以通过借调帮其他公司主持拍卖会,此类拍卖师的主要收入来自于拍卖活动收取的劳务佣金。

现在拍卖师的数量不断增多,而拍卖活动越来越少,包括网络拍卖的兴起,让很多拍卖师业务量锐减,这也让拍卖师这个圈子出现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这其中也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不良竞争的现象。所以,这也就需要拍卖协会在面对这些出现的新问题时,考虑如何再教育和管理的问题。

在瞬息万变中寻找最佳出价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是相对小众的行业,目前拍卖师的从业人员大概在1.5万人,比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要少很多。在国内,拍卖师取得从业资格证后可以拍法定范围内允许的物品,行业内大概分资产类、房产类、文化艺术品类、慈善类。同时,我们会分资产类和文物艺术品类的拍卖师,这是因为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拍卖方式。资产类的拍卖较多的情况是公检法机关罚没的物资,此种拍卖有着诸多规则限定,更加注重程序性;文化艺术品的拍卖因为标的量大,竞拍者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拍场内的突发情况也会比较多,这就对拍卖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有较好的临时应变能力。

王刚主持北京匡时拍卖

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师而言,合格的拍卖师对于形象、体能、声音、表达方式、沟通方式、专业修养、临场反应等诸多方面有所要求。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拍卖公司、买家、卖家三方的利益诉求是不完全一样的,拍卖公司希望总成交率、总成交额高,买家希望买得便宜,卖家希望成交单价高,因为三者的诉求不同,这就需要拍卖师运用诸多技巧在瞬息万变的拍场中做出符合三方最根本的长远利益。即使都是买家,他们在竞价过程中的内心诉求也不尽相同,所以拍卖师在场上也要懂得审时度势、不卑不亢地做出临时判断,处理好拍场的节奏。

需要强调的一点,文物艺术品拍卖师还需对拍卖标的的价值有大概的估值,尽管这不是拍卖规程中对拍卖师必须的要求,但拍卖师仍然需要对标的的基本品相、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很多时候,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竞拍,往往会把本身高价值的标的从较低的价格起拍,尤其是对于拍卖图录四封位置等重要拍品,如果拍卖师对其价值不了解,可能会造成草率落槌的情况。

在拍卖活动中,拍卖师个人的经验多寡或能力强弱,到底能不能对拍品价格产生影响?其实,我觉得拍卖师是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职业,一个好的拍卖师不能说自己的功有多大。但也不可否认,行业中有数据分析显示,拍卖师会对拍品成交价格产生10%至20%的增降幅度。好的拍卖师能够掌握火候、调节好气氛,心里清楚一件拍品的大概价位水平。因为价值和价格不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两者始终是上下波动的。

另外,有些场次会达到100%成交,拍卖师也会因此获得“白手套”的荣誉,而对于这项荣誉的理解,我前后也有一些变化。这些年我拍过很多“白手套”的场次,早年我也确实感觉这是对拍卖师工作成绩的一种肯定,而现在对其理解则不同,与其说“白手套”专场是对拍卖师的一种褒奖,不如说它是对拍卖公司的表彰。因为一个专场的100%成交最大决定因素并不在拍卖师本身,而是在于拍卖行在拍品征集、专场组织、定价招商、拍品宣传等一系列环节努力的结果。

采访|武文龙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