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新古典理想的油画实验

靳尚谊是中国现代油画无法绕开的人物,他在油画领域的实验已逾一甲子。靳先生崇尚欧洲古典油画的精神,他的作品常常流露着典雅、含蓄、静穆的艺术美。靳先生擅长肖像画,他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精准地捕捉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体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三十余年前,靳先生创作的《塔吉克新娘》开启了新古典主义的大门,中国油画逐渐摆脱了苏派“土油画”的限制。在学习西方古典油画的热浪下,靳尚谊开始了油画民族化的自觉选择,创作出《青年女歌手》《晚年黄宾虹》等融合中西绘画语言的杰作。如今已至耄耄之年,却仍在油画领域不断求索,不但重新解读了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而且在现代绘画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靳尚谊在中国油画院观展 图片:许文雅摄

一、向欧洲古典油画的摹借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靳尚谊创作了一大批多人物的历史题材画作,正是在绘制群像时他发现了自己的软肋。对于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革命历史画,他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控制画面主体与群众的构图关系,因此渐渐将创作方向转移至人物肖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绘画开始转型。在时代浪潮下,靳尚谊告别了革命历史题材。1979年《小提琴手》诞生,他精妙刻画了女青年凝神沉思的面部表情,表现了女性身上洋溢着的朝气和秀丽。靳先生运用了黑、棕、白三种色调,通过色彩对比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这幅作品,可以窥探到靳先生的匠心。细腻的笔触,暖灰的色调,画面中的小提琴手隐约透着些许羞涩和典雅。或许是受制于模特本身,或许是受前期油画实践的限制,画中人物的线条仍显硬朗,面部表情亦稍欠柔和。

小提琴手 80×65cm 1979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1981年,靳尚谊赴美探亲,他有幸接触到了世界顶级的油画作品。靳先生仔细揣摩欧洲各国的典藏精品,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发现,由于受中国传统绘画观察模式的影响,先天欠缺油画的表现力,对于塑造人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十分困难。正是这场美国之行,揭开了靳尚谊油画实验的序幕。他尝试运用古典的技巧和语言,解决西方油画最基本的体积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83年,靳尚谊的油画实验出现了巨大的转机,这一年标志着“新古典主义”开端的《塔吉克新娘》问世。靳先生运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人物左、右两部分不同的光影变化,表现出画面强烈的纵深感。人物的边线既明确又简洁,大大增强了画面的体积感。靳先生大胆运用纯红,一改中国油画黯淡、粗糙的面目。新娘在画中轻微低着额头,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这幅作品完整呈现了东方女性的典雅、含蓄和静穆,使古典美学达到近乎理想的境界。《塔吉克新娘》表达了靳尚谊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理念,是新古典理想最成功的典范。

塔吉克新娘 60×50cm 1983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大多数人都在走向现代,而靳尚谊却要走古典的路子。但是,他向西方古典油画的摹借,不仅仅是个人的实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向西方汲取艺术精髓的姿态。艺术家詹建俊曾评价说:“对中国油画来说,走向古典同样是一种开拓。”

二、油画与传统水墨的融合

靳尚谊在回忆录中坦言,他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把中国艺术特点和文化精神同西方油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一些结合。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这都很难说。但我会尽全力做这方面的努力,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贡献我的一点儿力量”。

在《塔吉克新娘》获得成功后,靳先生着手油画民族化的全新实验。这不仅是一名艺术家在创作时产生的自觉选择,更是心寄天下的当代士大夫在面向西方时的民族本能。1984年,为了探索新的油画语言,他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彭丽媛为肖像模特,创作了油画《青年女歌手》。这幅作品的造型既简单又洗练,色彩既浓郁又柔和,呈现了和谐、理想的艺术效果。模特为单纯的座像,露出四分之三侧面,背靠宋代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靳先生将现代人物与传统绘画相融合,既展现了西方油彩的精妙,又显露出中国画的古典精神。

青年女歌手 74×54cm 1984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靳尚谊在实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秉承油画民族化的价值理念,坚持将中国画的写意性与油画的具象性结合,创造具有水墨意境的油画风格。90年代,靳先生的风格再次发生了转变,他运用印象派的绘画技法创作了《画家黄宾虹》,他以中国山水画为背景,施以抽象、洒脱的笔触,营造出轻松写意的画面效果,完整呈现了传统水墨的空灵和意蕴。然而,靳先生对这幅作品传达的视觉效果不够满意,他又执起画笔绘制了《晚年黄宾虹》。这幅作品的背景更加大胆写意,他将油彩与水墨的精髓融为一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文人的风骨和气度,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心理,开创了中国油画的崭新意境。靳尚谊曾这样评价两幅黄宾虹像:“(《晚年黄宾虹》)整体看画面效果好,对表现中国山水画前进了一步,画的更抽象。第一张(《画家黄宾虹》)没做到位的地方这张都做到了。可以说,第一张是文人画,这张画画出了一个文人。”

画家黄宾虹 85×75cm 1995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晚年黄宾虹 115x99cm 1996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三、现代绘画语言的自觉探索

2011年,靳尚谊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研究性画展——《向维米尔致意》。此次展览展出了靳先生临摹维米尔的三幅油画,靳先生这一举动,大大震惊了当代画坛。在讲究创新的年代,他却再次走向古典,开创了“以古为新”的油画主题。靳先生借鉴维米尔的直接画法表现这三幅作品,用刚柔相济的笔触塑造出丰富的层次,令画面呈现别致的艺术效果。他说,临摹原典是为了“表达这个快速变化世界里的人的感觉”,因此在保留原作构图的前提下,有意对画面进行了不同的处理。靳先生临摹的《惶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在人物表情和体态上融入了新的元素。眉宇的褶皱、眼珠的大小和高光、嘴唇的张度,两幅少女像都存在细微的差异。他还在新作中添加了少女的手,人物手部的不知所措与表情相得益彰。靳先生的创作告别了原作的宁静与温柔,表现了人物的惊恐与错愕。他说,画中少女的惶恐其实源于自己的心境。当代社会的飞速变化令他感到不安,因此尝试将古代少女置身于现代时空,借少女的惶恐来表达自己在思维和心绪上的变化。另外两幅《新戴尔夫特风景》和《戴尔夫特老街》,延续了靳先生的绘画思路与表现手法,表达了时代变迁下个体的内心体验。

惶恐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44.5x39cm 2009 布面油画 图片:来源网络

新戴尔夫特风景 69x80cm 2010 布面油画 图片:许文雅摄

 

戴尔夫特老街 53.5x43.5cm 2010 布面油画 图片:许文雅摄

靳先生这场研究性展览毁誉参半,有人评价他的表现手法既陈旧又孱弱,新与旧的结合不但没有创造更深刻的艺术,反倒令画面支离破碎,原作中的古典美亦不复见。靳先生也坦言:“越画越觉得自己差得远。”但是,作为一场研究性的展览,评价标准不应囿于画作的好坏,探索现代绘画语言的实验价值更值得重视。

面对公众的质疑,靳先生没有停下实验的脚步,2012年创作的《培培》宣告了他在现代绘画道路上取得的成功。这幅少女肖像有异于他以往的作品,画面不再刻意传达古典油画的理想美,色彩、边线和结构转而成为这幅作品的主体。人物造型平面化,边缘线简洁单纯,直线和曲线的交错令画面既稳固又不失动感。显然,他的观察重心脱离了绘画对象,开始追求高度单纯的绘画语言和形式,这与西方现代画家莫迪里阿尼的创作方式极为相似。

培培 49x39cm 2012 布面油画 图片:许文雅摄

四、结语

从《塔吉克新娘》到《培培》,靳尚谊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华丽转身。他早期摹借于欧洲古典油画,汲取了西方绘画大师的技法和精髓。在油画探索的路途中,他自觉开始民族化的实验,将油画的具象和水墨的放逸相融合,开创了本土油画的新面貌。但是,他不满足于当前的实验成果,在面向古典时着手探索现代绘画语言,维米尔式的摹作和莫迪里阿尼式的《培培》即为明证。

在油画实验的道路上,靳尚谊曾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艺术在后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断裂,“中国艺术要补现代主义这一课”,他所说的“现代主义课程”无疑指向的是古典。究其原因,主要缘于古典与现代的相承性。对于西方当代艺术而言,古典是无法绕开的主题,无论是毕加索还是杜尚,他们都是脱胎于古典的现代艺术大师。中国油画既习之于西方,自无法越过油画的各个生长阶段,靳先生所说的补课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补课,既要补现代的课,也要补古典的课,当此中国油画才有独立发展之可能。靳先生在油画领域的实验已逾七十载,他在追随古典理想的路途中,不知不觉已经走上了油画的现代之路。

作者:许文雅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