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资讯
评论
视觉
市场
人物
资讯
评论
视觉
市场
人物
微信扫一扫
微信
搜索
登录
Sunne氛围灯 捕捉日落色调
“天价香蕉”再陷抄袭风波
IF设计奖为耳朵带来盛宴
极星全球设计大赛揭晓
网站首页
>
评论
>
后疫情时代的文化产业
sharlot
评论
,
资讯
5年前 (2020-07-04)
“压力、阻力、动力、活力相互交织,构成了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危中有机、危中寻机,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视频影像上位流行艺术
July
评论
5年前 (2019-12-03)
在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影像占据了主导地位。
今天的艺术批评依旧乏力
July
评论
5年前 (2019-12-03)
中国当代批评中有一个顽疾一直未能解决,即批评话语中的言之无物与语焉不详,语言的精确性有意无意地被批评家们所回避、绕过。
美术离不开批判现实主义
July
评论
5年前 (2019-12-03)
现代美术与社会进程紧密相连,美术以批判的方式介入社会生活,也许能贡献更大的美术力量,我们是否能多一点宽容。
办展能否绕过艺术家
July
评论
,
资讯
5年前 (2019-12-02)
今年3月,因被爆出遭到艺术家叶永青抄袭数十年,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西尔万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野。
博物馆文物归还之困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9)
自清末以来世界各国的公私单位所收藏的中国文物,总量可能超过1,000万件,由于国际上关于追索文物的国际公约并无强制力,因此顺利归还文物的案例相当稀少。
“双眼视差”造就印象画派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7)
为什么这样的绘画能够予人丰富的空间感与强烈的运动感?林凤生认为,或许奥秘就藏在“双眼视差”等人类所依赖的视觉机理中。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核心竞争力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6)
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简单的笔墨形态,而是中国文化精神在绘画中的体现。
好的艺术无需介意它从哪里来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6)
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人间指南(下)”也有序章,由两件作品构成,预示着后续作品的产生逻辑。
科学与艺术如何给人类出路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6)
我们讨论艺术和科学的关系,关心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理想,试图解决和揭示未来的可能和困难,当然需要进一步地合作,尝试用科学和新媒体造出第二种艺术。
高校博物馆:多元抉择下的省思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2)
当下的大学与博物馆,虽然不是同为一体,甚至在分科体系和行政管理上,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既各有分野,又各司其职,既连理同枝,又各遵使命。
最难的不是绘画而是理论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2)
“画得真像”常常是普通观众对一幅人物画最朴素的肯定,但是对于何谓“像”,却可以有不同层面的解读:究竟是外形之“像”,还是神采之“像”,更甚是精神与灵魂之“像”?
陈履生:博物馆维护特色很重要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21)
高校应该如何建设一流的博物馆?高校博物馆为何容易发生赝品捐赠?看陈履生怎么说。
艺术如何持稳科技这把双刃剑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18)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已然超出了传统的画种范畴,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学如何实现真正的融合?
好的艺术作品最具收藏潜力
July
评论
6年前 (2019-11-18)
好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推介必须基于良好的学术态度,而非纯粹逐利意识。
点击加载更多